4月19日,公司黨委組織黨員觀看了大型反腐倡廉教育影片《先遣連》,一起回顧了一段黨的光輝歷程,激發黨員同志繼承黨的光榮傳統的堅定信念。
1950年,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毛澤東同志“進軍西藏”、“解放西藏”的戰略決策,新疆軍區決定派一個連的兵力,先期進入西藏阿里地區,執行“偵查情況、發動群眾”的先遣任務。1950年8月1日,這支由漢、回、藏、蒙古、錫伯、維吾爾、哈薩克等7個民族136人組成的先遣連,在總指揮兼黨代表李狄三、連長曹海林等人的帶領下,從新疆于闐出發,開始向阿里進軍。出發時136名戰士,完成任務與大部隊會合時只剩69人。電影《先遣連》再現的就是這支連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感人故事。
解放前的西藏,是物質基礎極度匱乏的地方,是群眾基礎最為薄弱的地方,是自然災害最為頻繁的地方。沙漠的危機、食物的極度匱乏、藥品的稀缺、高原的寒冷以及缺氧對人體的侵害,無時無刻不在襲擾著這支肩負重任的隊伍。從入藏途中遇到風暴開始,這支連隊就踏上了與死亡搏斗的旅程。作為先遣連隊,他們連張去西藏完整的地圖都沒有,全靠他們自己探路畫出來。他們治療疾病的經驗沒有,全靠自己摸索治療做好記錄。為了給后續部隊積累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和經驗,他們每天甚至每時每刻的體表體癥都要做詳盡的記錄,針對治病良方更要做詳細記載。他們的指揮長李狄三三節手指凍壞切掉,但仍頑強地細致地做著記錄,把留下為他做治療的盤尼西林讓給戰士,成全了一對新人,讓我們無不感動。確實讓我們看到在關鍵時刻我們的領導表現出的大愛、大義和果敢,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無私無畏的高尚情懷。進駐西藏的先遣隊嚴格遵循三大紀律八項注意,為救藏民與藏民的牛羊,犧牲了十一名戰士。先遣連的種種行為感動了西藏人民,西藏人民為回饋戰士,用心治療好了戰士失明的眼睛,宰殺心愛的牦牛,救助了饑寒交迫的戰士,建立了友好的感情,最終簽署了和平解放協議。
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,就是那樣的一群人,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,更多的是震撼。他們在缺衣、少糧、無鹽、無藥品的情況下,憑借著自己堅強的意志,憑著肩上的那份責任,憑著和平解放西藏的信念,硬是拼盡了最后的一滴血,流干了最后的一滴汗,完成了那一個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沒有埋怨、沒有要求、生死未卜、信仰仍在!他們深刻地詮釋了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忍耐、特別能團結、特別能奉獻”的革命精神!
和先遣連戰士們相比,我們是生活在人間天堂里,他們遇到的困難,可能我們一輩子也遇不到。雖然每天我們和各種人群與技術難題打交道,每天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,但是相比于先遣連戰士所受的苦,我們的困難又算得了什么,又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呢!我們應該秉承他們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忍耐、特別能團結、特別能奉獻”的精神,我們該珍惜擁有,努力學習各項專業知識,將自己的工作做好、做精,并在團隊中起到傳、幫、帶的作用,來回報公司、回報國家、回報社會、回報那些可歌可泣的戰士們。
總之,這部電影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,讓我們對六十年前的西藏有所了解,讓我們對中國各個地區的不平衡有所了解,讓我們對中國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又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。我們從中學習到了那種不放棄、不拋棄的精神,那種信仰的堅定,那種堅貞不渝的執著。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,通過自己的努力,做好一名黨員應該去做的事。
(機械制造車間黨支部)